长庚10周年人物:吴宜芳 志工是一场修行
01 就我如今走过的半百人生来计算,将近一半的时间生活在大陆。厦门,特别是:海沧,可以说是我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。 早在1995年,31岁的我就带着4岁的女儿,跟随先生从台北前往福州发展。我先生许焜照在台湾明达实业担任设计,那时候,明达创办者决定“登陆”开拓事业,作为公司骨干,我先生被派往福州开疆辟土。当时,我原本在台北从事幼教,毅然决然来到福州后,当起全职太太,专心相夫教子。 |
|
02
1998年8月,公司移来厦门海沧,我们一家也一.起搬过来。因为我本身是台南人,先生是彰化人,平时讲的都是闽南语,一到厦门,听大家说话的口音就觉得很亲切,就像回到家的感觉,很棒!这是前面3年在福州感受不到的。
刚开始来到海沧住的时候,海沧大桥还没通车,我也还没换大陆的驾照。从海沧到厦门本岛,需要绕行杏林,很不方便,单单一趟公车就要45分钟。那时候,我女儿开始上小学,选择到杏林的英才小学。从一年级就上寄宿学校,我很多台湾朋友都觉得很不可思议。 我儿子出生于1996年,来到厦门后,我常常一手抱着一个,另一手还牵着一个,带着两个小孩坐公车,带女儿去学才艺。
1999年底海沧大桥通车,缩短了厦门和海沧之间的距离,交通便捷了,也带来更多积极的改变。我们在海沧的生活也在这样的快速发展中向前。
直到2009年,我的生活有了“重大改变”。当时,两个小孩已经慢慢长大,作为全职妈妈,我每天除了做家事、看书,运动以外,还蛮无聊的。刚好厦门长庚医院准备成立一支志(义)工队,大队长是明达的一位台商太太。而这,正好是我想要做的事。
我之前在台湾生活时,在医院、学校、户政所等公共场所,常看到很多“义工妈妈”,也常常跟她们聊,她们多是公务人员退休,做志工是想让自己过得更充实。
我是厦门长庚医院志工队第一批“种子”,当时不到10个人,到现在只剩我一个“种子”。因为按照志工的服务规则,一个礼拜要选固定的一天,而且每天至少要做3个小时,很多志工没办法一直这样坚持。
从开始当志工到现在,我都选择礼拜一早上。因为我了解到,虽然看病的人每一-天都有,但礼拜一是最多的。这样一来,我就觉得时间很快,过得很充实,也会帮到更多人。
▲吴宜芳
04
志工的服务内容很杂。看诊的民众,有些是第一次来, 就问该怎么挂号?还有就是哪个科室该往哪走?后来随着网路挂号普及,就问到现场具体该怎么操作?我们就一一帮忙解答。
在做志工过程中,我接触了形色色色的人,阅尽社会百态。有病人通过电话挂号,但医院录入时疏忽漏掉了。到场时就发飙:“ 你们讲好是预约制,为什么我没有预约进去?”因为志工是站在第一线,所以就对着我们骂,骂“三字经”,一直喊着要见院长。这时候,我们就要安抚对方的情绪。
会到医院看病的人,通常都比较急躁。拿我自己来说,本身生病时,也希望医生能早点看到我。所以,我做义工时,将心比心,换位思考。有时候我会对自己开玩笑:礼拜一:要去练功,修身养性。当然,我自己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,就告诉自己“不要去碰钉子”,就当作是“助人为乐”。
▲吴宜芳(左一)耐心引导病人就诊
到今年5月6日,我在长庚医院做义工满10周年了。我觉得义工是发自内心做的一件事,这些年我拿了许多优秀志工服务奖,有时候上午服务完还要赶下午的飞机回台湾。当义工是一种福报,更是一场人生修行!
▲吴宜芳获得的奖状
其实,最主要还是先生也很支持我,让我觉得很快乐。这些年来,我们志工之间也有了很深的感情,大家互相学习、互相鼓励。做完志愿服务,几个志工坐在一起吃吃饭,聊聊天,大家彼此之间很有凝聚力,有人因为各方面的变卦不得不离开义工队伍时,大家也会很舍不得。
很高兴看到如今长庚医院志愿服务队伍越来越庞大,到现在已经有一两百个人了,成为了一张响亮的名片。而我又培训了好几位新志工出来,这让我很有成就感。
05
在此之外,2014年,我成为海沧区人民法院台胞陪审员,到今年5月份,也满5年任期了。当时是长庚医院志愿服务队推举。面试时,我觉得很惶恐。因为我之前学的是幼教,后来又一直当全职妈妈,本身并不懂太多的法律知识。面试的人跟我说:“我们有培训, 而且每次陪审之前,你可以提早来读卷宗。”这五年来,我收获很多,学到很多法律相关知识,也为台胞做一些事,更得到了法院工作人员的认可,还获得“优秀陪审员”的荣誉。
作为陪审员,我们是“无声的法官”,有否决权,法官也会尊重我们的意见,听我们表达不同的声音。
当台胞陪审员,规定一年至少要陪审5个案子,我除了第一年较少,从第二年到现在,每年40个案子跑不掉。有时候涉台案子很多,其他台胞陪审员时间排不开,我就过去支援。至于陪审的案件,主要集中在民间借贷、投资及房屋买卖诉讼案等。
我的台胞陪审员第一任五年任期已满,我还会继续做第二任,希望促进各类涉台纠纷案件公正、高效解决,为促进社会和谐与两岸交流合作做贡献。
06
我在海沧呆那么久,发现她改变真的很大,进步太快!
还记得1998年刚来那会,现在的海沧大道是汪洋一片,去那边是为了买海鲜。而现在房子林立,夜景工程做的非常美丽繁华。我台湾的朋友每次来都是“哇哇叫”,对海沧的“灯光秀”赞不绝口。我还特别带他们到东渡海湾公园,从那里远眺海沧,看沿着海岸线多彩的夜景,听到他们夸赞海沧夜景的美丽,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。
去年11月我有个同学来海沧,跟我说,“天啊, 厦门原来这么先进!百货公司这么多。”她的记忆还停留在十几二十年前。
我们在海沧生活区买了房子,附近就是海沧文化中心,晚上看广场上好多方阵在跳广场舞,老人家一起运动健身的感觉很棒;旁边的沧江剧院,经常有很多演出,我跟先生也经常去看各种文艺表演。在这里文艺生活多姿多彩,生活更增添色彩。以前生活上吃的,用的,几乎都是到厦门岛内去采购,现在发现海沧已经进步到可以满足需求了,间接进岛内去的机会就少了许多,也省下来很多塞车时间了。在海沧生活,我很喜欢的一点是散步。先生下班后,或者是礼拜天,我们会一起去海沧大道上走走,那里的人行步道规划,以及延伸到海上的曲桥,海景、自然风光,真的不输国外。
我现在最大的期待是地铁二号线的通车运行,到时坐地铁出行,就更方便了!也就不怕海沧大桥塞车啦! 文字信息源自:海沧巨变--我与海沧30年口述实录
厦门长庚医院志愿服务队简介
为秉持厦门长庚医院“以病人为中心”的理念,继承王创办人永庆先生“勤劳朴实,止于至善,永续经营,奉献社会”的精神,厦门长庚医院引进志愿服务观念,于2009年5月组建志愿服务工作队,成为厦门地区第一支志愿服务队伍,发扬无私的大爱,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。厦门长庚医院志愿服务队自成立开始便持续开展服务,从门诊的导诊开始,逐渐扩大服务范畴,至急诊开展病患关怀服务,检验科、药房、儿科等门诊及科室的机动协助,并设立佛堂以供民众敬拜,以利住院中病患情绪纾解等。